请按Ctrl+D收藏本站!我的书架

临高启明- 244.第244章 昌化到了(2/2)

文/吹牛者
临高启明 | 本章字数:1227  | 临高启明txt下载 | 临高启明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大宁国师嫡女猖狂三国之青州这个罪人有点神回到过去当先生窃民随身带着一个世界北洋之华夏帝国天道狼行清客王冠边上的几何币重生吕布一统三国
已经逃跑的也不去管他了。在渔村旁用帐篷和铁丝网快速搭建起临时的居所,同时在附近的高地上派下了观察哨,算是暂时安顿下来。

业余猎人们在岸上进行了一次令人灰心丧气的狩猎行动。本地堪称三多:荒地多、石头多、仙人掌多,这三多之下,基本上连个野兔都没得打,野菜自然是没有。转了半天基本上空手而归。

当晚,陈海阳不得不继续和李华梅在半夜里切磋天文测量技术。她现场演示了如何使用象限仪,学员们对象限仪得出的数据和六分仪的差距如此之大感到乍舌。虽说误差率低于5%,不到0.1度,但是换算成长度就是9公里。在浩瀚的大海上,这点误差足以造成很多致命的错误。难怪早期的航海者更喜欢沿海岸航行――毕竟海岸的地标测量更为准确。

第二天,勘探队员们对港湾的一部分进行了勘测,海军测量了水深,选定了若干泊位。周边的自然环境调查得出的结论是本地十分贫瘠,基本上没有大的天然河流,吃水比较困难。耕地稀少,树木更少。

“如果能解决工业用水问题,到是一工业开发的好地方,根本不占农地,也不破坏环境。”王洛宾实地调查之后感叹,“环境已经够差了。”

第三天一早,船队继续出发。又经过几天这般的走走停停的考察活动,终于在第五天中午,船只来到了昌化江入海口。这里昌化江分南北两江入海,南江口名为三家港,北江绕县城南下入海名乌泥港,离县城比较近些。是昌化县的主要港口。

但是从林传清的望远镜里,北江的乌泥港显然不适合停泊,有大片的淤积,除了一些小渔船之外,没有一艘船停靠的影子。

李华梅对这里的水文条件相当熟悉:“靠三家港吧,乌泥港200料的船都会搁浅。”

于是船队就改停在南江的三家港,船驶入港湾的时候,看到岸上有几个村子,还有些断壁残垣。看模样似乎过去是军队的驻地,现在荒废了。

春天正是旱季,昌化江的流量很小,一条条河道干涸地晾在那里,露出河床雪白的细砂和枯萎的水草。昌化江在北岸是一片平原,江边的植被大多被破坏的很厉害,形成了类似非洲草原一般的干枯的热带草原环境,不少地方还有沙丘,深入内地很远。

平原尽头是一组连绵的山丘,植被还属茂密,目测高度大约在200~400米之间。昌化江的南岸,也是一片平原,隐隐有水田和一座城池――应该就是大明的昌化县城了。

“文总说的海尾镇石英砂矿在哪里?”白国士问。海尾镇石英砂矿是这次勘探的重点目标,本地的石英矿砂,原矿二氧化硅含量99.8%,含铁0.1%,杂质少,粒度均匀,属于全国罕见,而且储量极大。

“那不就是?”王洛宾指着远处沙滩上雪白的沙子。

“海尾镇呢?应该有个镇子――”

“现在是1629年啊。”

王洛宾命令放下小船,勘探队几个人驾驶着舢板向那片沙滩划去,过了不久,他们从沙滩那边弄了几藤筐沙子回来,王洛宾捏了一些在手里仔细端详着,阳光下手掌中心的沙子如雪一般白――真是好东西!他当然识货,这样好的石英砂,用来做酒瓶和镜子太浪费了。还能用来做电路熔断器、显示屏之类的原料。(www.52kshu.com 吾爱看书网,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状态提示: 244.第244章 昌化到了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244.第244章 昌化到了(2/2) 返回《临高启明》目录下一章:245.第245章 昌化堡(快捷键→)

推荐阅读大唐:长乐请自重,我是你姐夫寒门风骨从嬴政开始:历代皇帝陆续降临红楼:开局加载嫪毐模板三国:幽燕铁骑踏天下南宋之帝王大业最强大唐之席卷天下烟冥望阡陌三国:重生为阿斗,开局扶刘备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开局成为诸葛亮师弟汉末逆流(三国杀之成王败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