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Ctrl+D收藏本站!我的书架

临高启明- 133.第133章 新血(2/2)

文/吹牛者
临高启明 | 本章字数:1198  | 临高启明txt下载 | 临高启明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大宁国师嫡女猖狂三国之青州回到过去当先生这个罪人有点神窃民随身带着一个世界北洋之华夏帝国清客重生吕布一统三国天道狼行王冠边上的几何币

说着说着,一行人已经来到了东门市。不过半个月功夫,这里已经变得热闹非凡。在一大片的竹棚子中间巍然矗立着的红色砖楼十分显眼。卖粮食的挑担、推车在这里排成了长队,另一边,是最近传遍全县的什么福利社的铺子,门前也挤满了人,除了平民小户的,还有些地主老财模样的人也在这里看东西,和穿着漂亮蓝布衣服的女人讨价还价。马蓬离开这里快一个月了,现在真是看什么都新鲜。他愈发觉得自己这次回来是回来对了,短毛首长们是不会走得!

他和来卖粮的队伍分了手――马蓬要去的地方是在南门外文澜河畔的生产队营地。当他走过出一片宅基地的时候,许多他从没见过的人正在搭脚手架盖房子。和他过去看到的房子截然不同,即不用竹子木头,也不夯土,房子是红彤彤的砖头砌起来的。马蓬做梦也没想到过,这里将是他们的家园。

百仞生产队的报到率好得惊人,邬德原来估计最多有百分之六七十的人会在农忙后归队,没想到农忙结束之后回来的超过95%,许多人还带来自己的家眷。一些期望在短毛这里得到更好待遇的人也跟着来了。加在一起的话,整个百仞滩生产队的人数是原来的120%。比他们原先最乐观的估计都要好。这让执委会大喜过望――在此之前,他们一直无法确认自己的有没有能力招揽民心,现在看起来他们做得不错。

从大美村迁徙来的老百姓――已经被邬德编为百仞滩生产二队,则经历了他们有生以来最为忙碌一个农忙季节。男人忙着伐木、采石、挖土、烧砖,妇女们将收入的稻谷摊晒,扬净,光是往河边的磨坊送谷子的挑担队伍就川流不息――现在百仞城有一千三百多张嘴了,光每天的大米需求就是一吨半。马千瞩指示:磨坊用碾米机加工稻谷只加工到糙米,不准加工到精米――一是保存营养,二是增加出粮率。年龄大些的妇女则在厨房帮厨烧饭,连半大的孩子也得去农庄帮忙松土打草。从早晨鸡叫头遍开始一直忙到天黑为止,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十几个小时以上。不过劳累归劳累,短毛们供给的伙食也好!不用他们起火做饭,一天三餐都是现成的送到工地上:热腾腾的大米饭管够,中晚两顿有肉有鱼,份量大油水足,这么好的伙食他们别说吃,连见都不曾见过。除此之外,还给工钱,虽然是些花花绿绿的纸片,但是据比他们来得早的生产一队的人说,这些纸片很值钱,能够在食堂买到米饭、鱼肉。家里有孩子老人要供养的,凭这个工分券就可以养活家人了。所以活计虽重,倒也没什么怨言。

马千瞩自己是大型国企出身,对国企的惠及职工老幼的福利制度念念不忘。他看到许多妇女因为身边有幼儿或者孩子多,没法外出干活,浪费了许多劳动力,就兴办了第一家托儿所,以便把有孩子的妇女也解放出去参加劳动。他把方忆静找来――她过去是保育老师,穿越前管理过大家的宿舍,现在也是住宅区的管委会的负责人――任命她当所长,先挑选一些妇女进行简单保育、卫生培训。马千瞩知道要改变人们长期以来养成的生活习惯,靠强迫是无效的,所以他采取一些经济策略:规定凡是愿意把幼儿入托的,孩子的三餐伙食全部由食堂供给。


状态提示: 133.第133章 新血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133.第133章 新血(2/2) 返回《临高启明》目录下一章:134.第134章 新体制(一)(快捷键→)

推荐阅读大唐:长乐请自重,我是你姐夫寒门风骨从嬴政开始:历代皇帝陆续降临红楼:开局加载嫪毐模板三国:幽燕铁骑踏天下南宋之帝王大业最强大唐之席卷天下烟冥望阡陌三国:重生为阿斗,开局扶刘备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开局成为诸葛亮师弟汉末逆流(三国杀之成王败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