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媳妇又不是娶祖宗,当然找那贤惠能干的来,难道要娶个搅家精吗?当初,彩英不就是因为脾气差,长得一般,在附近才没找到好人家,最后不得不到乡下找个人嫁的。
王守智也算是个不错的人了,这些年对女儿一直忍让三分。
李彩英捏着搪瓷缸子的手一顿,眼神坚定,“我才不!我就不信我治不了她!”这世上,就没有不疼儿子的娘,她就不信,钱淑兰看她欺负她儿子还能无动于衷。
李国成到底是老一辈的思想,劝道,“可她毕竟是守智的娘,从身份上你就差她一截!”
李彩英却不屑地撇嘴,“爹亲娘亲都不如工作亲。为了工作,王守智也得站在我这边。”
李国成听了直皱眉,他是个男人,如果他媳妇敢这么威胁他,虽然会暂时妥协,可心里难免会有疙瘩。
只是,他也见不得女儿受委屈,只能由着她了。
在这边吃了饭,李彩英又回去上班了。
晚上,钱淑兰又烧了两个菜:香菇菜心和土豆丝。
李彩英和王守智一起回来的,进门的时候,李彩英还特地捏了王守智一下,提醒他这次一定要站在她这边。
王守智想到她的威胁只能心不甘,情不愿的答应了。
三人坐下吃饭,李彩英这次学乖了,没有挑刺。
钱淑兰依旧是笑意盈盈的,朝王守智开口,“小五,你家的商品供应证在哪里?我带来的菜已经吃完了,灶房里也没有菜了。明早,我去副食品店买些新鲜的菜给你们做。”
王守智还未答话,李彩英便插话了,“娘,我们这个月的供应已经用完了。”
钱淑兰眉头也没皱,“那行,你们给我生活费吧,我到黑市去买新鲜的。”
李彩英皱紧眉头,断然拒绝,“黑市的菜那么贵,谁能吃得起!”钱淑兰来的时候,已经带了口粮过来,所以李彩英也没有拿这个说事。
还没等她说下去,钱淑兰直接问,“你的意思是不准备炒菜了?”
李彩英又被她噎住,想到自己可以去父亲那边蹭饭,便道,“不吃菜也没事。”
她就不信,几天不吃菜,老太婆还能不滚!
钱淑兰看着她暗含得意的脸色,就能猜到她的想法,她好笑地朝王守智叹道,“以前,我和你爹带着你们哥几个东躲西藏躲鬼子的时候,也是东一顿西一顿。没想到,建国都开始了,头一回来儿子家,居然能重温旧梦。哎,等我明天到隔壁找人聊天的时候,也找人诉诉苦。说不定人家看你们过得苦,能匀点菜约我们。”
这话刚落,李彩英指高气昂的气焰就瘪了下去。如果让人家知道他们不给婆婆菜吃,那他们还有什么好名声。只是,她不知道的是,因为她的傲慢,别人对她的为人处事早就看不惯了,她又哪里有什么好名声,只是,李彩英没有什么朋友,自然也不会有人告诉她,别人在她背后嘀咕她的坏话。
王守智见李彩英有些尴尬,立刻回屋拿商品供应证,笑着对他娘说,“娘,买菜一直是我买的。彩英,她记差了。”
李彩英干笑着不答话,手却掐着王守智的胳膊不松开。王守智强忍着才没皱眉。
钱淑兰装作不知道他们之间的官司,拿着商品供应证,打开扫了一眼,上个月的供应都已经领了,这个月的还没领完呢,她笑眯眯地收下。
李彩英一见这老太太笑,她心里就堵得厉害,总觉得对方是在憋什么大招要对付她。
这年代还没有出现煤气罐,所以多数人家用得还是煤球。
只是,现在实行的“统销统购”政策,每个月发的煤球基本不够用,所以多数人家都会在屋外搭个土灶台,西周围个简陋的棚子,刮风下雨也能有点遮挡。好在这年代基本上都是一层,不会占用通道。
钱淑兰看炉子上没有火,便到屋外搭的土灶上炒了两盘菜。一个是青椒土豆丝,一个是韭菜炒鸡蛋。
都是她从老家拿过来的东西。
青椒,土豆和韭菜都是家里自留地里种的,鸡蛋是家里母鸡下的。
她看房间里的那间灶房里有两个西红柿,又烧个西红柿蛋汤。上面洒了一层绿油油的葱花,顿时香气扑鼻。
烧好汤之后,她又开始烙饼子。因为没发现有高粱面,她只能用细面来做。单饼,做得又簿又软,十分香。
等她把饭菜都摆上桌,就见到有人从外面进来了。
王守智拉着嘟着嘴,满脸不高兴的李彩英进来。
才四月的天,李彩英居然穿着布拉吉(连衣裙),烫着卷发,脚上穿着皮鞋,走进来的时候,咔哒咔哒的响。
只是,人们都说女为悦已者容,可钱淑兰侧头去看王守智,他似乎对李彩英这副打扮没有欣赏的感觉,两人之间仿佛隔着一堵墙。
她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这两人的婚姻真的出了问题。
看到老太太回头,王守智忙叫了一声‘娘’。见李彩英没动静,忙拉了下她的胳膊。
李彩英这才不情不愿的叫了人,只是声音跟蚊子哼似的,不仔细听都听不到,更何况她的眼睛一直吊着,还真有种狗眼看人低的感觉。
钱淑兰不想刚见面就吵架,只能装作没看到李彩英的态度,招呼两人坐下,“快吃吧,我刚做好饭菜。这些菜全是我从老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109920/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109920.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275.第 275 章)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易楠苏伊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