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Ctrl+D收藏本站!我的书架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第三百八十六章 偶遇大学问(3/4)

文/洪山诗人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本章字数:1906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txt下载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乡村小说废柴倾世逆天傻小姐绝色江湖:凰之舞纪太上归剑录蛊毒女仙盛宠狂妻:第一符咒师大夏逍遥皇八零后修道记龙吟鹰啸开挂吃鸡侠老树开花扛着装备闯异世
陶醉在抽象,觉得自己很不得了。

看了这本书,我才发现,自己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心性,什么叫生与无生,分别的有意与无意。

当突然闯进一个陌生的知识领域,如果你怕了,会回避。但我巴山人,天生是个不怕事的。我决定迎难而,学习它。

当然,从宗教方面来学习,我肯定没能力。一是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没有自学的基础。另一方面,也没有这方面的老师教我。但,这并不妨碍我,理解它的另一种美,是诗歌美。

从内容来划分,这是典型的哲理诗,相对而言的是叙事诗。一般来讲,叙事诗是最长的,但这首哲理诗,却长得令人惊讶。总共有二百四十七句,一千八百一十四字。这长度,我还没见过哪首哲理诗,能够写这么长的。

按类型来划分,这是七言的乐府体。乐府体我当然熟悉,学史推崇的《孔雀东南飞》为国五言诗独有的长篇,简直是学史的压卷之作。学家们把这首诗说得好厉害,学也进入了课本。

但七言乐府里,它更长的《证道歌》却很少有学家提起。它不仅长,而且美,学史的大师们,为什么很少提起它呢?以至于,我这个爱读书的国人,过去三十年,几乎没听到过这首诗的名字和故事?

我猜,可能主要原因,是写学史和学评论的书生们,根本不懂这些哲理。不懂的东西回避吧,免得说错了,逗人笑话。

我想起了李商隐的《无题》,这样一首哲理思想和感情没经过验证的小诗,历史的大家们,都有四种不同的解释,差点打架。何况,有巨大的宗教地位和实践支撑的《证道歌》,哪个敢随便评论呢?而从解析作者来看,这首诗却是宗教界内部,最热门的诗歌了。当然这些热心读者,主要是出家人,对世间社会,影响不太大而已。

这首诗的第一句,把我引入一个大气磅礴的思维境界。“君不见!”这一句,我最先想起的,是同样体裁的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来。凡是以这三个字开头的,我总要把它的气势品味一番。

“君不见!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这一句,把超脱的气质体现出来了。绝学,是什么意思?是不学习的意思?还是绝顶学问的意思?无为,在这里,是什么都不做,甚至连学都不用学?闲道人,闲,修什么道?怎么修?

不除妄想不求真,这句话的意思更麻烦了。既然是道人,得求真,你不仅不求真,连妄想都不除,那么,你在学什么?或者说,你根本不学习。

如果不学习是道人的话,是绝学的话,人不是跟傻瓜一样吗?

这首诗一开头,把种种疑问带到读者面前,让人产生大疑惑,也产生大兴趣,这是这首诗最精妙的开头了。

学作品要有可读性,我记得三个法则:保持期待的张力、设定一个特定的情感漩涡、打破晕轮效果。这不是叙事诗,情感和晕轮不存在,但期待,却是高高吊起在读者面前了。我想,永嘉大师如果在今天,他稍一用力,会轻松成为金庸那样的畅销书作家的。

看到这里,我处处是疑问,处处是不理解,处处有期待,这真是把我玩弄于股掌之间啊。想前面,自以为很有思想,什么儒道法墨兵,什么统治阶层的,什么政治战争的,我还以为自己懂得很多。

谁知看了这首诗,狂心顿歇,我原来在一千多年的大师面前,当个读者的资格都没有啊。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这一句全部使用了专有名词,我无法理解。按平时的阅读习惯,遇到这种不懂的专有名词,我一般都通过查辞典来理解。但现在,我没有辞典。

更为重要的是,你不可能读一句话,查三次词典,而这一句才七个字,总共三个名词。这样读书,将连贯思路碎片化,不仅对理解毫无帮助,更重要的是,你根本看不下去。

面对自己不熟悉的东西,要读下来,或者有些稍微的体会和理解,只有一种办法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个办法,虽然我不清楚其的道理,但古人这样说,我们这么多人实践过,还真是有效果。

算了,我把它当单纯的诗歌来读,只有印象,只听韵律,听享受节奏。按陶渊明的说法: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五阴浮云空来去,三毒水泡虚出没。”

如果把君不见不算一句的话,面共有八句了。这八句,有两个韵脚。如果把两个韵脚的各四句拆开看,那简直是两首绝佳的七言诗。

这两首七言诗,是严格按照格律的规矩来写的。而且,全是专有名词组成,如果按字游戏的难度来看,是相当困难的。何况,它还专门体现一种高深的思想。

第一首的三四句是对仗,第二首的三四句也是。尤其在音韵,最后两句特别精彩。为此,我专门用四川话和普通话各自朗诵了几遍,简直越读越喜欢。

最后两句对仗,不仅是诗歌押韵我平仄对仗的典范,而且是写对仗的典范。五阴对三毒,空来去对虚出没,简直没有更好的了。

要写成这样,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作者必须具有高超的诗歌创作能力。没有这种能力,根本写不出如此得心手,看似平凡语句却又严格经典的句子来。如果仅按诗歌创作的能力和风格来看,这首诗与白居易的叙事诗有一。是用

状态提示: 第三百八十六章 偶遇大学问 -- 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快捷键←)上一页:第三百八十六章 偶遇大学问(3/4) 返回《一名隐士的前半生》目录下一页:第三百八十六章 偶遇大学问(3/4)(快捷键→)

推荐阅读太一道果山河志异丧气仙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震惊我的徒弟居然是女帝修仙:开局从药童开始带着农场混异界武夫我在诡异世界谨慎修仙我在尊魂幡里当主魂柯南之我不是蛇精病我在凡人科学修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