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Ctrl+D收藏本站!我的书架

永世帝唐- 第三百九十七章:灵机一动(2/3)

文/清风逸之
永世帝唐 | 本章字数:1868  | 永世帝唐txt下载 | 永世帝唐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妇科小村医回到古代当皇帝我在大唐卖烧烤医统江山亮剑:让你发展,你带回一个师?万事如易坏娘子:七夫之祸器焰嚣张三国演医扑倒吧,少爷弈林外史秦汉之建国路
所以,当王度要来、当王度屈服了,他心里自然是郁闷的了。

但他之前的步骤已经产生了惯性,就算他想刹车也刹不住---在河东裴氏、京兆韦氏相继软下了膝盖后,太原王氏屈服了。

这样以来,他之前最主要的目标: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不但不能按计划慢慢蚕食他们,还要想办法强化他们的力量。如果他们能跳出来旗帜鲜明的成为世家的领袖就最好了。

好在,他还有补救方案。

他争取在接下来的几十年时间里,把精力放到皇室和权贵阶层之外。只有民间的力量增强了,已经懂得民心可畏的皇室,才会自愿的放弃某些权力。

他和李世民说过“磨刀石理论”。

他当时说的磨刀石有两块:国外的异族和国内的权贵阶层。但他没敢和李世民说还有第三块:民心mín yì。

异族对于李唐皇室来说,只能几年磨一次。若是天天年年去磨,这天下用不了多久就没敌人了。

李唐皇室在得到新的治国思路后,权贵阶层已经不可能成为合格的磨刀石了。只有让皇室的精力分散到权贵阶层和百姓身上,这个国家的三种力量才能达到平衡。

他的设想是:一手抬高皇室的威严,一手打压世家。当世家打压到一定程度,他再翻过手来压制皇权。

这两部的举措很简单。只要有一个开端,剩下的就不用太操心。皇室与权贵阶层,最擅长就是在政治上的勾心斗角了。

唯有民心mín yì要长期引导长期培养。

让殷良把他写的内容送给李世民后,殷清风和妹子们闲聊了一会儿,一同去润下院吃晚饭。

殷元和月眉几人简单对答了几句,就把殷清风叫到一边,“风儿,那王度今日来此,你是怎么应对的?”

殷清风一直对外隐瞒自己想当一个“历史扳道工”和“历史设计师”的意图,无论何事,他都逢人只说三分话。眼下的王度也是如此。

所以,殷元听完缩水版的对话经过后,以为他的儿子都是按照李世民的指示在行事,唯一好奇的就是有关儒学那一部分。

“咱们殷氏的先祖,有以玄学闻名的,有喜好佛学的,唯独没有你说的成为儒学大家。

我从启蒙后,你阿翁就以董仲舒的“三年不窥园”典故激励我专心读书。但...没人,或者说是典籍里没有关于董仲舒罢黜百家的记载啊。独尊儒术许是有的...”

殷清风默默的听着,也不辩解。

董仲舒死后的一千多年里,很少有人认为他是错的。甚至为了纪念他为发展儒学做出巨大贡献,专门给他建了董子祠。

但董仲舒没有进孔庙里配享也是事实。

在唐朝以前,周公往往与孔子是并提的,甚至周公的影响大于孔子,孔子只是周公的配副。

“汉明帝永平二年冬十月,皇帝率群臣养三老五更于辟雍,郡县行乡饮酒礼于学校,皆祀周公和孔子,牲用犬。”这是关于国学与郡县祀孔子的最早记载。

武德二年诏令:奉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岁时致祭。

《贞观政要·崇儒学》:“贞观二年,诏停周公为先圣,始立孔子庙堂于国学,稽式旧典,以仲尼为先圣,颜子为先师,两边俎豆干戚之容,始备于兹矣。”

从这段记载中,不难看出,在贞观二年之前、在最高学堂中,周公是作为先圣受到顶礼膜拜的,孔子只是作为周公的配角以先师受礼拜,正如此后的颜子之相对于孔子一般。

董仲舒不但没进孔庙里配享,而且史书里也没有把他和那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联系在一起。

司马迁与董仲舒和汉武帝是同时代的人,还做过董仲舒的学生。

《史记·林列传}中对董仲舒有专门门的介绍。在这里,司马迁不仅简述了董仲舒的一生,还提到了与董仲舒有关的许多人,却独独没有提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如果当时确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等重大的事实,司马迁怎么会不记载呢?

不独司马迁,从司马迁到东汉班固之间的两百年间,也没有人提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件事。

如西汉元帝和成帝之间的史学家褚少孙,他距汉武帝时期不远,听过许多宫廷逸闻,曾缀补过《史记》,但对此事不知。

西汉后期,著名的大学者刘向、刘款父子,相继做过国家图书馆馆长,校理过秘书,熟谙西汉的皇家档案,他们对此事也不知。

甚至东汉前期的知名学者,史称“才高而好述作”的班彪父子,他们的著作里也没有这样的记载。

所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底是当时的一道政令,还是因为出现了这个结果,才形成这样一个名词,以及董仲舒到底是不是被冤枉的,谁也说不清楚了。

殷清风只是根据后世的记忆,在王度面前说起这句名词。但面对殷元的质疑,他真解释不了。

“不过...你对释道两家学说的否定,也是对的。”

殷元像是沉浸在自己的思考里,“孔子的儒学都传承了一千年,哪怕有些学说是不对的,但只要删减增补就好了,为何去学什么释道学说?

以前,这样的疑惑我是不敢说的。还是你有胆量...”

殷清风很诧异。

殷元的学问这么深吗?看他现在的状态,也不像是在自吹自擂啊。

“嗯...风儿你那个关于新儒学的想法真好!


状态提示: 第三百九十七章:灵机一动 --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快捷键←)上一页:第三百九十七章:灵机一动(2/3) 返回《永世帝唐》目录下一页:第三百九十七章:灵机一动(2/3)(快捷键→)

推荐阅读亮剑:让你发展,你带回一个师?水浒话事人回到古代当皇帝我在大唐卖烧烤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大唐腾飞之路大秦:这个皇位舍我其谁北朝帝业大唐之最强熊孩子扼元国潮1980雏鹰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