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昌生笑道:“现在看来官人这辞官真的甚好,只是不知官人准备平淡几年?”
李不弃不解地问:“你这甚好指什么?”
朱昌生说:“官人这一辞官,与清源书院有瓜葛的官员都写信来,在那些别有用心的人看来,却也可以算是一党了。赵官家自来最怕的就是有人结党,即使是范希文、欧阳永叔这样的耿介之士也难逃猜疑。官人如此年轻就身居高位,清源书院将来定然还有大批的人做官,赵官家自然要担心将来官人门生故吏遍及天下,还有谁能压制官人。如今官人急流勇退,示以恬淡,想来也可安官家之心。”
“官人可知,这几日士林对官人可是甚得士林推崇呢。尤其是那‘强干强枝’之策在建议没于王事的官员入祀忠烈祠之后又赢得了一批官员的支持。愚以为,若是官人能养望十年,再出山时,定然不可与当下同日而语了。”
说实在的,李不弃当时决定辞官时还真没有想这么多。他琢磨的是那个他穿越前就记住名字的人开始搞事情了,广南路那边要出大事情了,他继续在警察司的位子上坐着就必须把这事儿消灭在萌芽状态,就不能借机经略广南了。而且他建议赵祯做点儿事情,生怕这位皇帝脑子一热闹出什么不好收拾的事情来,所以只得辞官躲清闲。
虽然朱昌生说的有道理,但是李不弃可等不了十年。他估计最多三年,赵祯就得叫他出山平事儿。不过有朱昌生刚才的提醒,到时候他还真不能赵祯随叫随到。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103093/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103093.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三百二十二 静待变化)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碰壁是常事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