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鲜和牛排的推销看上去不大一样,但有一个共同的地方:推销者推销的是体验。这就是所谓的体验营销。
2.建议性诱导
建议性诱导是指在一次诱导成功后,向消费者提出购买建议,以利于销售成功。提出购买建议要求营销人员把握好适当的时机。如:
(1)消费者目光转向其他产品时,把握消费者心理,向其介绍其感兴趣的产品的性能、使用方法等。
(2)消费者向营销人员询问某种产品是否有售时,应及时地告知消费者,如果有,向其介绍说明,并给予示范;如果没有这类产品,建议消费者购买同类型的替代品。例如:
建议性诱导一般采用温和的语言,提醒消费者想起某种产品或采取某种行动。如各种报刊、杂志中的订单、报纸上的调查问卷,总有一段话:请剪下寄回。再如,在每年的教师节,各商场都提醒消费者享受一份优惠。
消费者的潜意识探究,对于广告诉求方式有较大的指导作用。但是,它本身离真正的购买行动还有一定的距离,需要广告人去“对症下药”,诱发消费者心中的潜意识,完成购买行动。
3.转化性诱导
消费者可能会对证明性诱导和建议性诱导提出一些问题,甚至会针锋相对,会使营销人员与消费者双方都陷入僵局,此时就需要转化性诱导,以缓解气氛,重新引起消费者的兴趣,促使销售成功。转化性诱导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先肯定再陈述。在与消费者面对面交谈时,首先要对消费者的陈述给予肯定,待消费者态度平息后再进行证明性诱导。
(2)询问法。向消费者询问对产品的异议,使消费者感到自己受尊重和在被请教,营销人员在随后补充说明产品的质量、功能等,以引起消费者的购买动机。
(3)拖延法。让消费者对产品进行鉴定或者是消费后,给消费者充分的时间进行考虑与决策,让消费者自己认可适合自己的产品。
例如:上海市南京路一家商场内的一个化妆品专柜,一直得到消费者好评。一天,化妆品柜台来了一位打扮时髦漂亮的姑娘,她满脸带着不高兴,从手提包里拿出一盒化妆品,怒气冲冲地说:“这个倒霉的东西,是在你们这里买的。”营销人员面带微笑,仿佛没有看到姑娘脸上的怒容,柔声说道:“请问,我可以给您什么帮助吗?”姑娘说:“上次你们介绍说,这种化妆品能去雀斑我才买的,不光去不了雀斑,你看……”营销人员这才注意到,姑娘脸上有许多受药物刺激造成的红斑。
营销人员马上向值班经理报告。值班经理得知情况,拉起姑娘的手说:“别的以后再讲,您的皮肤要紧,我马上陪您上医院去。”见姑娘犹豫不决,她又轻轻地说道:“我们有车,医药费也由我们负责。”
检验结果表明,姑娘属过敏性皮肤,不宜使用这一类的化妆品。幸亏这种化妆品的药性不强,不会引起什么严重后果。回来的路上,姑娘的脸上“多云转晴”。值班经理又把她领到化妆品柜台,告诉她:“根据您的皮肤,我们这里还有许多别的化妆品,您看,这种如何?您先可以带一个样品袋回去试一试好吗……”
这位姑娘回去试完以后感觉很好,于是再次来到这家商场购买化妆品,而且还成了这家商场的常客,有时还经常带她的同事、家人来购物。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101056/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101056.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一八八章 千雪的动机)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冠位欺诈师谢谢您的支持!!